許得普化渡眾生 飛妙傳真學理成
瓊漿玉液無極寶 仙姑著作智慧增
人生在世經由生存而得經驗累積,在人世間因有人類生存,對人世間的事務之多,遠比人類還來得多,人就是由無明與無知過程,一點一點來累積方有經驗長成,也必須通過經驗累積,方能成就做為人之基本。
種種無知與無明,通過因緣組合方能成長,否則皆無法得知人生經驗,亦由無明與無知過程,正是人生必須要了解課題,人類必須通過聞、思、修三者組合,方能獲得經驗及前人所作所為,而成為借鏡。
別人經驗,能否適合我所能應用?必須明瞭將別人經驗,作為自己之經驗,也在由別人經驗累積中,開拓自己成長過程;人必須通過「多聞」階段,就會因多聞有知識,方能在人世間有豐富經驗。
若僅是一成不變,就無法通過「聞法」之過程,亦是無法達至「多聞」經驗,能將別人好與壞累積,作為改進自己缺失之依據,也在他人所通過經驗作為借鏡,而達至「多聞」所要求具足智慧。
「多聞」是現今世人必須具備,若無多聞就無思想之改造,又在改造思想中,能得到「思慮」之過程,因有思慮才會有作為,眾生皆吸取別人經驗累積過程,思慮就是能否修正自己錯誤在何處?
該如何做,才不會在過程中又重蹈覆轍?正是把別人經驗,做為自己經驗改進,就會教導多聞過程來思考,自己就不要受不良所影響,眾生皆有趨吉避凶之本領,能趨吉又不受凶惡橫逆來磨難。
而「思慮」作為多聞依據,所必須經過過程,否則無思慮即無經驗之達成;人類所生存每件事務,皆在思慮後方有行動,因此行動好壞,即是思慮之後,才會有行持過程,對未來事務所連結。
「聞、思、修」三者無法分開,也正是相互連貫,每位眾生皆在聞思修過程,才會有智慧開展,在對智慧之多寡是否具足,必須由自己來選擇;而在完成與累積,若不通過「聞、思、修」所累積,又如何具足智慧!
多聞條件:即是多聽、多看、多增廣見聞,必可增加經驗累積,也是智慧具足本來;思慮必通過多聞,方有一切事務開展,若不經由思慮完成,又何來能有行動是好是壞,即由思慮後決定,眾生因緣即由此來開展。
「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」應是在因上做改造,而不是入於果報當中,否則「因已成果」就會遭逢好與壞、善與惡所分判,修持者能經由思慮後,即可轉換成為善果,而眾生由思慮後,就是善惡所分別未來行動。
「聞、思、修」就是經驗累積,亦是智慧開展,若以現今眾生不具頓悟本領,可由「漸悟而達至開悟」本質,即是一步一步來成就自己,亦可成就眾生,也必要如此方能將智慧來開展。
眾生若能根器、智慧皆鋒利者,開悟即可當下展現,就不必由漸悟而開展,若由漸悟必須通過:聞、思、修而達成智慧,否則鋒利之根器,正是大智慧者所具足本質,根器鈍者則由:聞、思、修三者。
就由一步一步,來成就自己智慧彰顯與應用,在對現今眾生,若不具足大智慧,可由一點一滴累積,也漸漸能達到智慧開展之目標,人類眾生又有誰能具足大智慧根器者,即是鋒利智慧觀點。
人類眾生中鈍者較多,利者較少,也因此根器皆不鋒利,必須按部就班一點一滴累積,才能開展智慧,也在學習過程:上求智慧與下化眾生;對修持者必須具足條件,正是由「漸悟中來達至頓悟」的。
智慧成長要珍惜 日常生活經驗積
形成知識的應用 下回累積福德益
慧生智悟覺性明 問題出現來發生
如何堪破此障礙 知識受益智慧呈
「聞、思、修」正是開展智慧最好見證,亦在聞思修過程,能教化眾生上求下化過程,即是智慧經驗所獲得最佳寫照,有情眾生能經由:聞、思、修,即可獲得智慧,在現世即可由漸悟,而達至開悟之境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