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人生:基础概念(四)

十二因緣

时间:2014-9-20 12:53:39   作者:理心光明禪師   来源:懿敕崇心堂   阅读:735   评论:0
内容摘要:十二因緣:又以唯識學理作基礎,才能在凡塵把人生大乘菩薩道,可作覺有情展現;又十二因緣之「逆觀法」正是以,「老死、生、有、取、愛欲、受、觸、六入、名色、識、行、無明」所串連。
十二因緣

南屏天道渡一貫  道濟人生和本川
古佛降著天書冊  十二因緣啟弘展

    人類眾生入於凡塵也無法把第八識,即是阿賴耶識不良垢穢來淨濾、棄除,也就無法有佛性再顯;又對於佛家『唯識理論、唯識觀念、唯識行徑』,以及能否明瞭十二因緣過程?才能開展人生在此一世界種種作為。
    十二因緣:又以唯識學理作基礎,才能在凡塵把人生大乘菩薩道,可作覺有情展現;又十二因緣之「逆觀法」正是以,「老死、生、有、取、愛欲、受、觸、六入、名色、識、行、無明」所串連。
    在對十二因緣,又把唯識基礎理論作整合發揮,也在十二因緣,又是人類現世種種行徑!在對唯識行徑正是把人類「老死」作基礎,再反觀「生」初始,在「老死」之後方能有再「生」開始。
    又在老死,並非只是一個生命結束,而是一切有情人世界任何事務結束與滅失!也就因已結束與滅失了,才能有「再生」初始!必要以「有」之存在,方能達至「取」之走向,任何人皆無法把「有」實相來破除。
    有情世界一切皆是實際物質,就不能把實際有情世界以「空」來看待,否則即會著於「頑空」境界,倘若入於「頑空」境界,任何人皆無法「有、取」的;也會是在於「有」之過程當中,才會有「取」動作。
    正是!給予自己能有潤生機會,如果連潤生機會都沒有,在對自己生存條件就會發生困難,又不能形成「取」之走向,在「取之前」必有「愛之欲」觀念,「愛欲」所形成即是「取」的行動力量!
    「愛欲」之後就有「受」的感觀,因「受」即外在給予自己來促成,將「愛欲」需求把自己所喜歡,自己所願意種種一切,加諸於自己本身,即是「愛欲」所享受,對「受」正是自己了知、意願承擔過程。
    又如何能夠把「受」來展現?不使變成貪求,即可由「受之欲」成為「觸」之欲覺,又「觸」就是接納任何一切方能有「觸」之感覺;否則欲入於「觸」就不會由「六入」,是由:眼耳鼻舌身意來啟動「觸」所接收。
    只能在有感而發,方能把「觸覺」形於外;「觸」之「六入」,即是「眼耳鼻舌身意」動觸一切外在,也會由「色受想行識」來展現,正是把「色聲香味觸法」成就於「六入」延展,也就起動所有外在因緣了。 
    即是:眼觀色、耳聽聲、鼻聞香、舌嚐味、身動觸、意念法之作用,入於末那識之思惟轉換,也經由「六入」「名色」促成「識」種含因,就會在第七末那識傳導,給予自己來分判,進入第八阿賴耶識所儲藏。
    經由發展「行」動,又本身是否會遭逢「無明」來阻擋?也就無法了知;所以由十二因緣「逆觀法」來成就一切生存取向,是由「老死、生、有、取、愛欲、受、觸、六入、名色、識、行、無明」等名相。
    十二因緣「順觀法」也就由「無明、行、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欲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」等名相,即是破除「無明」惑迷思,就由「無明是初因」,無明又是本身未知,一切皆在迷思與未知數當中。
    該如何把「無明」化除,創造發展是必要的,也是由「行之動」因「行」之動,尚未發即是「識種觀念」轉換而已,又「識種」必要通過第六意識接收,就會起動法界一切即實在現象界,也就是人類眾生所生存基本。
    方能把意識經由:眼耳鼻舌身來集合,加上意念發號施令,才能有「名色」促進,名色是不動於境,所以本身欲如何?會受外境來影響,外境一切必會通過「六入」觀察感覺,才是「觸」之起因。
    觀察理解過程,必有「觸覺」成為「受」,在受之本身即是意念,又如何不受外境所主導?正是在本身內境所形成,一切若無「愛欲」生起,必難以向外作攀緣,這是每一位眾生都必要有事務鏈。
    攀緣:是將自己所喜歡來珍惜追求之,也將自己厭惡來拋棄,即形成「愛欲」取向與捨棄,經由取之本身,通過「取」之過程,方能有「己佔有」之存在,因在「有」之過程,即把事務鏈來生起。
    一件事務起止,必因「己有」來佔據,造就「生」之存在關係過程,也因有「生」之存在,一切事務與物品放久了,即形成老古董,必是等待時間入於滅過程,又任何一切事務與物品及眾生,皆是如此的。
    正是老之將至,又漸漸入於滅之來臨,即死亡已接近了!在對「生」之過程,是把「老死」來建立思想觀念,又在學習「唯識行徑與觀念理論」中,必要有基本概念才能達成,否則欲修「唯識」必難以成就!
    唯識:就是透過佛性種因所淨化,對淨濾過程來建立創造,又修持任何法門,若不能棄除阿賴耶識之垢識,欲歸返極樂世界、無極理天、虛空天界,必難以成就,因為垢識會把本身靈性拖住,根本無法輕盈來回歸。
    正是自然而然大道,對人類本性、自性、佛性,都因垢識來束縛而左右,更受拖累,現今眾生若不能在於-阿賴耶識當中,把垢識來淨化,欲歸返?簡直是緣木求魚,這是千真萬確事實,也是必要相信!
    因此「唯識理論、觀念與行徑」,必要了知十二因緣相互關係,這種條件必要明白清楚,也變成不會因無明原故,讓自己能有向上成長超越,才能促成人世間修持,就是通過垢識清除,轉化基本條件。

十二因緣的作用  老死生有取愛欲
受觸六入名色識  行為無明種因擁
人生所有基本緣  根塵相接果報添
都由十二因緣來  形成好壞福禍沿

    崇心所著作「大道規範」本意,就是將「唯識理論觀念」,促成對行徑(動),來演繹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」總體精華,將人世來淨化直達「金品蓮台」位階,入於大乘菩薩道境界,必較容易提昇!

    十二因緣剖析順逆觀法,可作宗教信仰就有更大成長受益:
    十二因緣「逆觀法」是由「老死、生、有、取、愛欲、受、觸、六入、名色、識、行、無明」。
    十二因緣「順觀法」由「無明、行、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欲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」
该文章所属专题:第五冊 大道規範

标签:十二因緣 
上一篇:含因改造
下一篇:唯識行徑
相关文章
相关评论

大道真佛心宗教会 2015 版权所有 info@holyheart.org.tw

地址ADD:台灣省桃園縣八德市茄苳路 725 巷 79 號  電話TEL:+886 (0)3 378 8755